《衡阳日报》专版 | 不负时代和人民 奏响“石鼓最强音” ——写在2023年石鼓区两会召开之际
2023-03-22 12:26:35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衡阳日报 | 编辑:罗亮华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2158


>>点击在线阅读

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,角山镇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。

华侨城玛雅海滩水公园盛大开园,成为全市文旅新地标。

湖南天雁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增压器装配车间。

华辰冷链每天货如轮转。

湖南高速衡阳物流港项目建设按下“加速键”。

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石鼓开好局、起好步。

■策划/李镇东   统筹/罗飞虎   李文恋   文/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   唐  翔  图/石鼓区融媒体中心提供

春风日暖,万物随生。3月21日,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日里,2023年石鼓区两会拉开序幕。站在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,回首过去洒满汗水的奋斗轨迹,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的光荣远征,石鼓人心潮澎湃、信心满满、斗志昂扬。

刚刚过去的2022年,对于石鼓区来说充满艰辛,成果殊为不易。一路走来,有风景,也有风雨。面对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、最严峻的形势,大家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,奏响了“疫情不退、我们不退”的石鼓强音;面对经济持续下行、经济指标“双高”运行的压力,大家知难而进、迎难而上,全力推动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。

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石鼓加快谋篇布局、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。会议号召,要紧紧抓住衡阳持续“聚力中心化”建设的大好机遇,主动融入全市“制造业立市、旅游业兴城”经济发展大局,全力创造不负历史、不负时代、不负人民的优异成绩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石鼓开好局、起好步!

2022·攻坚克难、真抓实干

——稳大盘、促增长,经济运行稳健向好

·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6.41亿元,增长5.2%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.3%。城镇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8617元、28829元,分别增长5.9%、7.0%。

·高质量策划储备项目57个。争取国省预算内资金继续保持城区领先。积极参加京洽周、沪洽周、旅发大会等招商活动,签约“三类500强”项目2个,在城区率先实现外资破零。

·率先出台促进“个转企”“小升规”十条激励硬核措施,退减缓税费5.6亿元,天雁机械入围全省制造业质量标杆企业。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34847家,比上年净增5921家。

——兴产业、攻项目,发展动能加速积聚

·实施重点项目73个,完成投资101亿元,其中1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0.69亿元,投资完成率排名城区第一。

·市重大项目建设“五制一平台”综合考核排名城区第一,典型经验获得全市推介。

·华源、华耀、万居、中亿等专业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稳步推进。湖南高速衡阳物流港开工建设,华辰物流园一期建成运营。华侨城玛雅海滩水公园盛大开园,成为全市文旅新地标。

·深化“一件事一次办”改革,推出17个“套餐式”主体政务服务,数量居全市第一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获评全市先进。用心打造“101深度咨询室”服务品牌,获评全省首批、全市唯一“五星级办税服务厅”。

——惠民生、暖民心,百姓福祉有力增进

·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70%以上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一,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实现18连涨。

·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,人民街道湘北社区荣获全省充分就业星级社区,青山街道西湖二村、五一街道望城路等社区荣获省级充分就业社区。

·完成房地产遗留问题办证1380户,460户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住有所居,长青路10号危房住户实现整体搬迁。

·“双减”“规民”工作成效明显,石鼓船山实验中学、江霞小学建成招生,获评全省校外培训综合治理改革试点项目,都司街小学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。成功举办《诗刊》社第38届青春诗会,“石鼓牌酥薄月制作技艺”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黄沙湾街道光明社区获评全省书香社区。

·完成通道绿化35.2公里,中央、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全部办结,“夏季攻势”整改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一,水质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二,空气质量优良率85.6%。

——抓建设、严管理,城乡品质巩固提升

·7个老旧小区改造顺利推进。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80台。新增城区公共停车位343个。

·扎实开展集镇管理、卫生死角、交通违章集中整治,易赖街、建设新村农贸市场获评全省文明集市,潇湘街道获评全省文明单位。

·角山镇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。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2.8公里,好路率排名全市第一,梓青公路被交通运输部评为“产业兴旺路”。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,角山镇旭东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。

——控风险、保稳定,社会治理明显改善

·因时因势调整防控措施,有效应对多轮疫情冲击。石鼓高速路口健康服务站获评全市“交通卡口”标兵站。潇湘街道桑园社区防疫工作经验在全市作典型发言。

·全员核酸检测打造了“石鼓样板”,作为全市基层首创经验推荐给国务院检查组。

·成功承办全市防汛应急演练,有效应对多轮强降雨汛情和历史罕见旱情,实现“大汛大旱之年无大灾”。

·率先挂牌成立三级社会矛盾纠纷治理化解机构,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起,审核化解信访积案44件,各类特护期平安稳定。获评全省平安建设重点推进县(市)区。

——讲政治、重法治,自身建设不断加强

·自觉接受人大、政协监督,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138件、政协委员提案125件,获评全市先进。

·开展“八五”普法宣讲300余场,办理行政复议诉讼案件65件,各村(社区)基本实现法治文化阵地、人员全覆盖,黄沙湾街道青石村获评“第十批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”。

2023·干在实处、走在前列

石鼓目标

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.5%以上,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.5%以上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.5%以上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%以上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%以上,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%以内。

石鼓路径

路径一:坚持“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”

全力激发消费潜能。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,在政策引领、活动促进、环境吸引上持续发力,提振消费信心,扩大消费渠道,力争开展促消费活动10场以上、新增注册批零住餐企业45家以上。

努力扩大有效投资。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、资金投向,重点围绕交通、物流、能源“三大枢纽”,教育、医疗、生态、安全、产业“五大基础”,扎实做好项目策划、储备、申报工作,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省规划“笼子”。

大力培育市场主体。持续擦亮“一件事一次办”“一网通办”“跨域通办”品牌,常态长效“送政策、解难题、优服务”,力争新增市场主体4000家以上、“四上”企业70家以上。

路径二:坚持“大抓产业、大抓项目”

加快推进产城融合。深入对接全市十大主导产业、14条优势产业链,找准石鼓产业发展契机,着力提质升级商贸物流产业、提速发展文旅康养产业、提标赋能智能制造产业。

加大招商引资力度。既立足现有产业,又关注新兴产业,扎实开展驻点招商、靶向招商、敲门招商,积极探索“线上+线下”“政府+市场”招商新模式,力争新引进“三类500强”项目2个以上、年度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。

加强项目管理服务。全面落实“五制一平台”管理制度,加强全过程精细化监管,强化项目建设督办考核表彰。

路径三:坚持“改革为要、创新为上”

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。全力推进区城建投市场化转型改革,加大向外融资和内部注资力度,实现保值增值、做大做强。全力支持区农旅投深化公司管理改革、业务拓展创新,当好乡村振兴实践的排头兵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。推行“综合窗”改革,推进政务服务向集成模式转变。深化农村土地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启动农村集体资产清理,推动农村生产要素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。

努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。深入贯彻落实“万雁入衡”计划,大力支持辖区医院、学校建立名医、名师、名校长工作室。

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。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力争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企业2家以上、新增高新科技企业10家以上、完成中小企业深度“上云、上平台”50家以上。

路径四:坚持“优先优质、强农富农”

推进农业更强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,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,高标准农田新建2000亩以上、改造提升2000亩以上,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.6万亩以上、产量0.67万吨以上。加快订单农业、精细农业、智能农机等新业态发展,推动鹏盛农业、兆祥四季果园、望夫湖等企业加强设施农业建设,力争全省设施农业现场会在石鼓召开。支持香樟苑、远翔农庄、青月山庄等农旅企业加快发展,全力推动蓝莓乡侬园农文旅项目建成开园,打造全市近郊乡村旅游示范区。

推进农村更美。统筹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,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5.6公里以上,新增村级快递点4个以上。

推进农民更富。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,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确保脱贫人口收入稳步增长。积极探索“村+企业”合作模式,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下全部清零,新增1—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。

路径五:坚持“精致建设、精细管理”

城市建设更加宜居。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,加快学宫巷、西湖棚改项目建设,完成文馨苑安置房主体工程,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48台以上。

城市管理更加智慧。持续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(城市管理)实验基地建设,全域推进智慧垃圾分类,着力推动智慧环卫高效运行。

城市人文更有魅力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巩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成果,持续推动全域全员全程全面文明创建。

路径六:坚持“以人为本、人民至上”

办好人民满意教育。扩大公办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。持续推进人民路小学、都司街小学集团化办学,实施人民路小学本部等学校提质改造。

推进健康石鼓建设。全力支持南华附一、附二牵头建设大湘南区域医疗中心,加强“医联体”建设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。全面完成市中医正骨医院改造,让这所具有历史底蕴的中医特色医院重焕光彩。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,提质改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。

加大社会保障力度。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,抓好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,兜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,更大力度拓展就业创业渠道,新增城镇就业2300人以上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5%以内。

路径七:坚持“守土有责、守土尽责”

守牢生态环保底线。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,高质高效完成“夏季攻势”任务,重点把空气质量改善、湘江排污口整治、蒸水入湘江口水质提升等,一桩一桩谋实,一件一件干成。

守牢安全生产底线。深入落实安全生产“十五条”硬措施、“五全一常态”工作机制,建立全领域条线和属地共保的安全体系,坚决杜绝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。

守牢社会治理底线。严格信访工作责任,强化信访隐患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,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、化解在萌芽状态。

责编:罗亮华

来源:衡阳日报

要闻
头条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